2006/10/12

崑崙坳古道_大石岩記行

中秋連假上山調查,心中是百般的不願意,但是機會難得,所以還是趕緊收拾行囊回學校。
這次的崑崙坳古道探勘行程共兩天,目標是位於台東與屏東交界上的大石巖,大石巌位於崑崙坳古道上,台灣通史中記載,由崑崙坳10里到大石巖,又40里到諸也葛,1874清同治13年的「牡丹社事件』後,海防大臣沈葆禎在施行"開山撫蕃"政策時,南路是由同知袁聞拆所闢,開路之時葆楨之疏中有提到:『南路一帶,自崑崙坳至諸也葛,計程不過數十里,而荒險異常,上崖懸升,下壑眢墜,山皆北向,日光不到,古木慘碧,陰風怒號,相顧失色,不能不中途暫駐,以待後隊之來。 』因此都司張朝光奉命率兩哨紮營於大石巖 。沈葆禎的上疏中所提到的古道路況,看了真是令人心驚,甚麼荒險異常,陰風怒號,用這形容詞來形容一條古道,看起來這真是一條重口味的路。而除了大石巖外,當時駐兵的清兵營址,也是這次旅程的重點。


 這次的行程我們由來義苗圃上山,目標為大石巖,預計花兩天的時間來完成這次任務,與上次相同由尤大哥領軍。由來義苗圃上崑崙坳古道的路真是不好走,入口一開始就是一路上切,步道縱切等高線向上,有兩三處還是在河床上前進,依照之前去浸水營前走大漢林道的經驗推測,現在走的路似乎不是原有的古道,而是後來的山友所闢,這個想法後來從學弟與尤大哥處得到證實,我們在前進的路上也有看到從右側接過來的古道,原來的路又寬又大條,斷掉真是太可惜了。

與上一次到崑崙坳比起起來,這次多了幾樣裝備,Ferrino 的睡袋及Petzl的頭燈,還有我洗的乾乾淨淨的Lowe大背包及相機包,好久沒看到我的相機包露出鮮麗的紅色了,記得它剛來的時後似乎也沒這麼亮麗過。 上次從崑崙坳下山後,身體有多處長疹子,媽媽告訴我是背包太髒了,所以我很努力的把它洗乾淨,以避免同樣的事再發生。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,Ferrino這顆睡袋真是迷你到一個不可思議,讓我有更多的地方塞其他的裝備,但說實在的,兩天的行程也沒有帶甚麼東西,我把六人帳塞到背包內,又丟了9L的水,食物、乾淨衣服及電池等雜物亂丟進去,背包還是感覺空空的。


由於這次要紮營的獵寮並沒有水源,因此我們必需自己背水上去,水變成這次行程的最大負擔,在路上有兩三處可以取水,但為了方便起見,我還是在出發前就把水裝滿,下午到達獵寮紮營後,大伙把背包中的水拿出來,我的天阿!算一算居然有30L之多,4個人,平均一個人背了近8L的水,這下好了,本來擔心的飲水問題徹底的解決了,可以盡情暢飲。看到這麼多的水,真不曉得我上山時只敢慢慢的控制自己喝那1L的飲水是在節制甚麼,但由此可知,飲水在山上的重要性,可以沒東西吃,但是沒水喝可就嚴重了。

除了往大石巌的路之外,我們還花了點時間輕裝往舊古樓的路走了一段,要把之前來沒收完的路線收到,之前是往舊古樓走過來,這次是反方向走回去,由於這段古道保留的很完整,延路都可以看到古道上的路肩石,走起來是輕鬆愉快,很快的我們就走到上次的終點,剛好是古道上舊清兵營盤址的所在,有鑑於上次到這邊時天色已晚,且天空飄著小雨,營盤遺址似乎並沒有完整的踏過,因此我們又爬上去找了一次,皇天不負苦心人,總算讓我們找到正確的地方,上次看到的只是營盤遺址的下面而已,這次爬上平坦的嶺線,看到了延綿的圍牆,一直到崩崖的地方,嶺線上有幾間與排灣族傳統建築不一樣的房子,我的感覺像碉堡,又像散兵坑,圍的圓圓的,牆壁也較厚實高大,中間還有幾片石板立起著圍成一個圓,就不知道是甚麼作用了。這個營盤遺址的規模真的很大,在遺址中閒逛拍照,心中不自覺的隨著想像回到了那個時代。





在大石巌的清兵營盤遺址中我見到相同的建築,雖然尤大哥說那可能是原住民當初在此開墾所留下的,但是我心中抱著存疑的態度,在大石巖的營盤遺址中我看到了兩間房子,還有一道圍成方形的厚實圍牆,整個營盤遺址由於較靠近溪水較潮濕,因此整個營盤遺址都被植物所覆蓋,在沒有好好清理的狀況下實在不易看到原貌,到是仍可以由圍牆感受到它的規模。在營盤遺址中我見到了不同於排灣族建築的房子,給我的感覺較像是防禦性建築,遺址的地勢也是位於地勢較高的地方,濃濃的軍事思考味道瀰漫於空氣中,邊走邊感受營盤址的規模,清廷當時為了開山撫蕃,貫通東西部交通所耗費的資源人力,真不少。


在營盤遺址的下方,靠近溪水的地方,終於我們到了這次的目標『大石巌』,說實在的我完全不知道原來大石巌真的是一塊大岩石,一個人工的洞穴,就築在大岩石下方,洞穴內可以看到整齊砌起的牆壁,上面還有一個類似出水口或是置物的地方,洞穴內的空間可以讓三、四個人藏在裡面,這地方真是鬼斧神工,大岩石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天然屏障。洞穴內有一些獵人在此出沒的痕跡,我們看到一個鍋子(我以為是清兵的帽子>"<),還有一個獸夾。


大石巌是清兵駐軍的地方嗎?還是獵人們打獵過夜的地方,這個地方又在我心中留下一個問號,但不論如何,走到這邊,我們算是順利的完成這次任務,剩下的只要平安下山就好。 之前總是在笑李源學長別傻了,崑崙坳古道不太可能騎腳踏車進來,扛車就會扛到暈倒,但這次不知道是哪邊冒出來的奇怪念頭,居然會盤算從來義騎腳踏車上舊苗圃,扛上硬陡的崑崙坳古道,然後往舊古樓前進,再扛上往佧山的岔路口,最後再回到久保山,由白鷺社下滑回到歸崇,但是想歸想,這樣的行程輕裝當然沒有問題,花點時間而已,但是騎起來,或是該扛將起來,應該會進化成超人,而且要是這樣的行程真的完成了,那越嶺到台東金崙洗溫泉將不再是夢想而已。在那之前,我還是坐火車延著南迴到金崙就好,崑崙坳越嶺暫時先擺在腦海中吧! 


這次上崑崙坳的四個伙伴,荃偉又被我拉來燃燒生命了。
上崖懸升,下壑眢墜,沈葆禎形容的真好。
之前來紮營的古樓就在對面。


古木慘碧,森林被形容這樣也真是夠悲傷的了。


上山,就是為了壯麗山情。


為了這個景色,我被遺忘在嶺線,一個人找了好久才找到他們下切嶺線的腳印,忽然覺得自己像遊俠。


下一次要走的路,老七佳聯絡道就是從那邊過去。
大石巖。
疑是出水口的設計。
掩蓋在荒煙蔓草間的大石巌清兵營遺址。

往舊古樓古道上的清兵營址。



水鹿的腳印,除此之外路上還看到大便,這地方人跡罕至,野生動物豐富。

黃萼捲瓣蘭
阿彭&魏董
荃偉

最後壓軸的就是我了。


行程GPS記錄

2 則留言 :

  1. 你的野外助理研究計畫:崑崙拗,我竟然都沒什麼參與到,沒想到就這樣結束了!真可惜!
    不過你應該已經把這些古道走透透了吧!有機會你會想要帶我們這幾個去嗎!!??
    呵呵...

    回覆刪除
  2. 當然好阿!夏天去溪底獵寮露營,晚上看看螢火蟲跟星星,再舒服也不過。

    回覆刪除


在網誌看完後,希望可以留個言,和我交流,

發表意見的身份可以選OPEN ID或匿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