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然在陽明山住了五年,但我心目中第一名的國家公園卻是太魯閣,印象中並沒有來過這邊很多次,但每一次的到訪,總是留下令人驚豔的印象,或許那種有點熟悉,但又不是很了解的印象,讓我對她的保持著高度的新鮮感。太魯閣以雄偉壯麗大理岩峽谷景觀聞名,沿立霧溪的峽谷風景線而行,觸目所及皆是壁立千仞的峭壁、斷崖、峽谷、連綿曲折的山洞隧道、大理石及溪流等風景,讓人只能讚嘆造物者之鬼斧神工。
12月的某個周末,我從花蓮市出發,騎著小折車F20A,往太魯閣國家公園出發。 由於車子是F20A,原來計劃從花蓮市搭火車到新城再開始騎,但轉個念一想,才14km,不如就直接騎去了。延著陌生的台九線,頂著東北季風前進,嗯!今天的花蓮天氣不甚好,腦中浮現中央氣象局發布的東北部豪大雨特報,希望不會影響到行程。令人慶幸的是雖然天空一直都不甚明朗,厚重的雲層讓陽光一點都透不出,但雨也沒落下半滴,久久才來一次花蓮,老天還真賞臉。
沒多久,就已經來到了新城,跟著很快的經過亞泥的鳳凰林,在這個季節,亞泥大門前的一串紅比起聲名遠播的鳳凰林更惹人注意,忍不住就停下來拍了幾張照片,才發現原來這邊還有個小小的生態蝴蝶園,但可能是天氣太糟了,所以沒有甚麼蝴蝶,在吃了點麵包後,我又繼續往太魯閣前進。還記得上個月的太魯閣國際馬拉松賽就是在這邊折返,因此從這邊開始,太魯閣的印象又慢慢的回到我的腦海中,再4km,我就到牌坊了。
我停在在中橫公路太魯閣口東界起點的中國式牌坊前,這邊為觀光客「 到此一遊」拍照留念的景點,今天的牌坊前的遊客與印象中一般的多,擾亂了我本來想要在牌坊前拍照留念的興緻,決定晚點回來後再拍好了,就很低調的經過牌坊,開始我的太魯閣國家公園之旅。剛過入口就有指示牌上標明現在在海拔是60m,從牌坊到天祥,海拔總共上升約400m,騎起來吃力的路段倒是不多,接下來的路,對於有6速的F20A而言尚稱輕鬆,隨著海拔不斷的升高,體力的下降與坡度的變化也影響到騎乘的感受,隨著時間的過去,肚子漸漸餓起來,還好早上在7-11買了香蕉麵包丟在背包中,對於運動而言,香蕉是一項很棒的食物,能夠快速的提供身體所需的醣類及碳水化合物,讓體力迅速恢復,但香蕉麵包有沒有一樣的功效我就不了解了,吃起來似乎是人工香料的味道,至少它滿足了我的肚子,也讓我有力氣繼續向前騎。由於上個月才來過,因此大部分的路況都有印象,加上陰涼的天氣,對於騎程的節奏也較能掌握,就這樣我一個人輕鬆的悠遊在太魯閣國家公園中,在這邊騎車真是一項享受。
延著立霧溪,沿著中橫公路欣賞峽谷風光,太魯閣的景點一個個的經過,記憶卡也漸漸的被謀殺,春暉橋、常春祠、布洛灣、燕子口、九曲洞、慈母橋、綠水合流,最後到達天祥,太魯閣至天祥這段將近20公里的峽谷路段,由東段太魯閣牌樓進入後一路西行,公路在峽谷中鑿洞穿過,行駛其間,峽谷愈來愈窄,是太魯閣的精華區。不知是受到天氣影響,又或是現在的時間還早,我一路上並沒有碰到許多的汽車,整條中橫公路似乎只有我一個人,連東北季風都被峽谷擋在太魯閣之外,只有立霧溪淙淙流水聲,伴著我前進。
彎延在峽谷中的中橫公路
穿過大理石岩的隧道
春暉橋
長春祠是國家公園內一處深具歷史意義據點,祠中供奉中橫公路興工時,於合流段殉職的141位員工靈位,並設有中橫公路開拓事蹟碑文,讓人了解當初開拓艱辛,值得走訪憑弔與感懷。
長春橋
中橫公路延著立霧溪開設
燕子口
壺穴:當河床不平整時,底部凹陷的地方,沈積物無法被水流帶走而停留在那。通過凹陷處的水流進行旋轉的運動,同時將沈積的顆粒打漩,隨著渦流旋轉的沉積物像鑽子般的使河階擴大或加深,最後可能形成內部空闊而開口圓窄如水壺的深洞,故稱壺穴。壺穴通常會隨河流下切而遺留在岸壁,隨著降低的河床在底部形成新的壺穴,燕子口山壁上之動穴即因此而來。
太魯閣峽谷中,中橫公路穿岩鑿壁而過。
慈母橋
沒有留言 :
張貼留言
在網誌看完後,希望可以留個言,和我交流,
發表意見的身份可以選OPEN ID或匿名。